如果你說陳媽根本不愛陳少商,那你根本沒看懂這部戲。
或者,你還沒有成為一個母親。
其實,最開始我也和你一樣的想法。
但是,在看到華縣令的孫女被叛匪震碎心脈,喊著家人去世的時候,才發現我們都誤會陳媽了。
突然想到一句話:父母之愛子,則為之計深遠。
為何被拋棄?
虎媽在生下雙生子后把少商留在了家里,帶著一家男娃跟著丈夫上了戰場。
陳少商從小就被人說是野孩子,根本沒人疼愛,孩子們說她,家里的嬸子說她。
動不動就不給飯吃,或者把她關在鄉下,讓她野蠻生長。
這種時候會讓不自覺地想到:留守兒童。
有一個留守兒童的報道,記者問孩子你最想要的是什麼,他巴巴兒望著,說想媽媽。
你會不會也想到留守兒童=可憐。
電視劇里不停給我們傳遞,陳少商=留守兒童=可憐
看到12集,你就不會這麼想了。
虎媽說:她只覺得把她留在家里很可憐,那是因為她沒見過真正的可憐人。
少商并不是生活在和平年代,那是戰爭年代。
隨處可見的是死人,殺戮,吃人……甚至被俘。
華縣被叛軍攻陷,縣令關閉城門死守,但是百姓被抓。叛軍在城門口大喊,沒過一刻我就殺一個人,我看是城門牢固還是賤民的脖子牢固。
這只是劇中一角。
試想,如果你是一個母親,你會把孩子放在什麼位置?外面是完全不可預測的豺狼虎豹,里面是一群愚昧刻薄的八婆,你怎麼選?
而作為女子,更是難。
少商跟著叔父去華縣路上遭遇一伙流寇。
他們躲避的地方被圍住,慌亂中幾個婢女被擄走。
少商問3叔母她們會怎樣,3叔母沉默了,少商輕輕說【只要活著就好】。
那些被流寇擄走的婢女只有一個活著回來,但是已經被流寇LQ得不成樣子
少商對她說,回來就好。
少商想著就算那些女子被殺,至少找到尸體好好安葬,可是她們的全尸都找不到。
她們被LQ,被那些人煮了。
死無全尸。
對于虎媽來說,當她丟下少商的時候也是這樣的權衡吧
戰場的未知不可控,但是家里的一切還有可控的機會,她可以留下誠心的仆人,可以暗中保護少商。
即使沒人疼愛,只要活著就好。
從這里看來,虎媽是愛少商的,也為她做了打算。
試問,
哪有不愛孩子的父母呢
愛沒有對錯,錯的只有方法
雖不能說虎媽全錯,但她卻有不對。
她的愛沒錯,在我看來,她是用錯了方式。
0溝通
動不動的就吼陳少商。
出門在外總是時刻提點少商
【注意規矩】
【不可無禮】
【怎的如此不講規矩】
10年未見,一見面就冷著臉,鬼才受得了。
對于少商來說,媽媽只是一個稱呼,她從未感受過,說真一點,媽媽就是一個陌生人。突然蹦出個陌生人對你整天黑著臉,誰會喜歡呢。
說白了,
以愛之名的指責,也是指責。
以愛之名的責罵,還是責罵。
再說了,少商對媽媽是有所期待的,她渴望被愛,被保護。但是事實確實事與愿違,真是的媽媽不是大罵,就是冷著臉。想象與現實的反差就像一個哈哈鏡,將媽媽的苛責無限放大,同時放大的孩子2人之間的矛盾。
其實電視劇里的陳媽比小說里的好。
小說里的陳媽對陳少商有與生俱來的偏見,就因為少商長得像外婆。在陳媽的記憶里,她媽就是一副好看的容貌,卻是一副黑心腸,攻于算計,心不正。
當陳媽10年回家后,看到自己的女兒和外婆越來越像,再加上聽到很多少商頑劣的傳言,就篤定少商心不正,對她異常嚴苛。
因為母親帶來的痛無法根除,就把這種厭惡的感情轉給了女兒。在我看來,陳媽心理有毛病。
在沒有真正了解少商,走進少商的時候就用偏執的眼光去看待她。從閑言碎語中認定她不學好。
該吃藥了,陳媽
父母之愛子,則為之計深遠
其實說白了,計也是父母在計,用自認為最好的方式在謀劃。
對于孩子來說,或許根本不領情,或許根本感受不到。
但,這根本無所謂。
人都有欲望,有欲望就有貪戀,有貪戀就會傷。
愛情如此,親情也是如此。
做到自己認為的最好就夠了。